感寓

· 童軒
金玉瑩奇質,不爲礱鑄渝。 君子抱仁義,豈彼貧賤移。 夫何陳蔡間,於窮亦殆而。 削然反琴歌,通塞不復知。 由安穎陽樂,共適丘首頤。 古今同一揆,萬世真吾師。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íng):光亮,晶瑩。
  • (lóng):磨,打磨。
  • (yú):改變,變質。
  • 陳蔡:指古代的陳國和蔡國,這裏可能指孔子周遊列國時的困境。
  • (dài):危險,困境。
  • 削然:突然,忽然。
  • 通塞:順利與困難,通達與阻塞。
  • 穎陽:地名,這裏可能指隱居之地。
  • 丘首頤:指隱居山林,頤養天年。
  • 一揆 (yī kuí):一致,相同的原則或道理。

翻譯

金玉擁有奇異的光澤和質地,不會因爲打磨和鑄造而改變。君子懷抱仁義之心,又怎會因爲貧窮和卑賤而改變呢?爲何在陳蔡之間,君子也會陷入困境呢?突然間,他放下琴絃,開始歌唱,不再關心世間的順利與困難。他選擇在穎陽享受隱居的樂趣,與山林共適,頤養天年。古今的道理是一致的,萬世之後,這些道理依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賞析

這首詩通過金玉的比喻,讚美了君子堅守仁義的品質,不會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詩中提到君子在陳蔡間的困境,可能是對孔子周遊列國時遭遇的隱喻,表達了即使聖人也會遇到困難,但重要的是保持內心的堅定和超脫。最後,詩人強調了古今道理的一致性,認爲這些道理是萬世不變的,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遵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高尚品德的崇敬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