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崤函:指崤山和函谷關,古代秦國的東大門,常用來代指秦國。
- 百二:指秦國的百二山河,即秦國的疆域。
- 陶唐氏:即堯帝,古代傳說中的聖君。
- 冀北陲:指中國北部的邊疆地區。
- 金作城:用金子建造的城牆,比喻堅固的防禦。
- 湯爲池:用熱水作爲護城河,比喻難以逾越的障礙。
- 黎民:百姓。
- 於變:順應變化。
- 垂拱:指君主無爲而治,比喻政治清明,國家安定。
- 雍熙:和諧繁榮。
- 帝監德:天帝監察德行。
- 險與夷:艱險與平坦,這裏指國家的安全與否。
翻譯
秦人依靠崤山和函谷關,自認爲建立了萬世的基業。 誰知道楚國一把火,秦國的百二山河都化成了灰燼。 只有堯帝這樣的聖君,才能擁有冀北邊疆的安寧。 他的國家沒有金子建造的城牆,也沒有熱水作爲護城河。 百姓們都順應變化,國家因此無爲而治,達到了和諧繁榮。 由此可見,天帝監察的是德行,而不是國家的艱險或平坦。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秦國和堯帝時代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於國家治理的深刻見解。詩中,秦國雖然地勢險要,但最終因暴政而滅亡,而堯帝時代雖然沒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卻因德政而國泰民安。這反映了作者認爲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在於地理的險要,而在於君主的德行和百姓的順應。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詩人童軒對於歷史和政治的深刻思考。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
童軒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夏日館張以正以濟餐秀園留題兼呈吳宗甫 》 —— [ 明 ] 佘翔
- 《 丁巳八月陳芷雲郵示五十自壽詩索和爰成四首奉寄 其一 》 —— [ 清 ] 鄭國藩
- 《 寄題贛簿彭南夫讀書樓二絕 》 —— [ 宋 ] 周必大
- 《 建炎八月乘家舟往來龜山 》 —— [ 宋 ] 王洋
- 《 感寓 》 —— [ 明 ] 童軒
- 《 黎似仲秋捷 》 —— [ 明 ] 釋今無
- 《 宗太守招飲愛山臺出圖卷索題久未報也,是秋八月移守寧波爲次東坡道場山詩韻成三首 》 —— [ 清 ] 許傳霈
- 《 秋仲龔方伯曠適園社集蜀客雷樵陽全真適至分得先字 》 —— [ 明 ] 孫繼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