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七日右順天門奉雍王殿下講讀及侍書三日賜宴有作
帝子英標僅八齡,書堂新啓傍彤庭。
分張彩筆看題字,指點牙籤與授經。
侍史換香佔晝漏,貴人傳敕賜春醽。
非才濫竊隆師禮,數墨尋行愧典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帝子:皇帝的兒子,這裡指雍王。
- 英標:英俊出衆的樣子。
- 八齡:八嵗。
- 書堂:書房。
- 彤庭:紅色的庭院,這裡指皇宮。
- 彩筆:五彩的筆,這裡指用來題字的筆。
- 牙簽:用象牙制成的簽牌,用來標記書籍的頁碼。
- 授經:傳授經書。
- 侍史:侍從的史官。
- 晝漏:白天的漏刻,古代用來計時的工具。
- 貴人:這裡指皇帝或皇後。
- 春醽(líng):春天的美酒。
- 非才: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沒有才能。
- 數墨:計算墨水,這裡指讀書寫字。
- 尋行:尋找行文,這裡指研究文字。
- 典刑:典範,榜樣。
繙譯
皇帝的兒子雍王,年僅八嵗,英俊出衆,新書房緊鄰著紅色的皇宮庭院。我分到五彩的筆,看著他題字,指點著象牙簽牌,傳授他經書。侍從的史官在換香時佔蔔白天的漏刻,皇帝或皇後傳來命令,賜予春天的美酒。我自謙沒有才能,卻濫竽充數地接受了隆重的師禮,對於讀書寫字,我感到慙愧,因爲我不是典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程敏政在皇宮中爲年幼的雍王講讀經書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皇宮的莊嚴與雍王的聰穎。詩中“帝子英標僅八齡”一句,既贊美了雍王的早慧,又暗示了其未來的非凡。後文通過對書堂環境、講讀過程的描述,以及對賜宴細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皇家教育的尊重和對自身職責的謙遜。整首詩語言典雅,情感真摯,既展現了皇家的文雅,又躰現了作者的謙和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