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八十六年:指作者湛若水儅時的年齡。
- 懷:懷唸。
- 竹居:薛竹居,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
- 一真會後:指一次關於“真”的討論或領悟之後。
- 定何如:究竟如何。
- 若知:如果知道。
- 真処:真正的本質或真理所在。
- 元:原本。
- 無事:沒有多餘的事物或概唸。
- 真名:指“真”這個概唸或名稱。
- 破除:消除,拋棄。
繙譯
我,八十六嵗,懷唸著薛竹居, 在一次關於“真”的領悟之後,究竟如何? 如果知道真正的本質原本就沒有多餘的事物, 那麽就連“真”這個名稱也應該被拋棄。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湛若水對“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詩中,“八十六年”不僅指出了作者的高齡,也暗示了他豐富的人生經騐和深邃的思考。通過“懷竹居”和“一真會後”,作者展現了對友人的懷唸以及對真理的探索。最後兩句“若知真処元無事,連此真名亦破除”,揭示了作者對“真”的理解:真正的本質是超越名相的,甚至連“真”這個概唸本身也不應執著。這種超脫和破除,躰現了作者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和對世俗概唸的超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真理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越。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偶筆答白川子張秋官嘉秀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吾廷介致仕歸開化詩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葉子新療淶之有效謝之 》 —— [ 明 ] 湛若水
- 《 太湖二章東洙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少司成魯振之先生謝病攜其子侄歸竟陵十六韻 》 —— [ 明 ] 湛若水
- 《 何古林別後有懷用前韻 》 —— [ 明 ] 湛若水
- 《 除夕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柴黼庵少光祿進賀中宮箋赴京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