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維揚:即揚州,古代地名。
- 揮將:指揮官,這裏指李揮使。
- 甘泉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處山名。
- 介冑:鎧甲和頭盔,代指軍裝。
- 俎豆: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這裏比喻禮儀和文化。
- 折衝:原指使敵人的戰車後退,這裏比喻外交談判或策略。
- 周旋:應酬,交際。
- 韜略:軍事謀略。
- 轉運:指負責物資調配的官職。
- 異用:不同的用途或職能。
- 同體:本質相同。
- 勉旃:努力,盡力。
翻譯
揚州的李揮使,跟隨我來到了甘泉山。 暫時脫下了軍裝,來學習禮儀和文化。 文武之道並非二致,外交談判與軍事策略都是應對之道。 現在你將軍事謀略的技能,轉化爲負責物資調配的才能。 不同的職能本質上是一樣的,你此行應當盡力而爲。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送別李揮使的作品,表達了對李揮使從軍事領域轉向文職工作的讚賞和鼓勵。詩中,「文武非二道」一句,強調了文職與武職在本質上的相通性,鼓勵李揮使在新的崗位上發揮其軍事才能。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對李揮使的深厚情誼,也體現了詩人對文武之道的深刻理解。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贈鄧君念齋考績之京長句 》 —— [ 明 ] 湛若水
- 《 臨病西雲之下不得回送元默行舟聊此遣悶 》 —— [ 明 ] 湛若水
- 《 望西山吟示周生榮朱 》 —— [ 明 ] 湛若水
- 《 再訪南巖僧家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先期史恭甫來同遊茅山家人已迎至鎮江矣月十二日也意其連夜歸報速來予已到山二日至望之暮猶未至豈爲泥雨所阻歟或賑饑之務未暇歟未可知也因作二詩唁之 其一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吾廷介致仕歸開化詩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捉筆謝李鰲峯別駕送遲荔甚佳 》 —— [ 明 ] 湛若水
- 《 敬止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