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棟塘大人題

美人隔溪岸,岸邊雙棟木。 高支撐青穹,下蔭寒塘曲。 披圖動遐想,林深恐幽獨。 此中有真境,是爲虛靈谷。 有欲往從之,寒泉須濯足。 道逢乘驄郎,問詢雲中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棟木:高大的樹木。
  • 青穹:青天,天空。
  • :遮蔽,遮蓋。
  • 寒塘曲:寒冷的池塘彎曲処。
  • 遐想:遙遠的思緒或想象。
  • 幽獨:孤獨而幽靜。
  • 真境:真實的境界或景象。
  • 虛霛穀:虛幻而霛動的山穀。
  • 有欲:有意,有願望。
  • 濯足:洗腳,這裡指涉水。
  • 乘驄郎:騎著青白色馬的年輕人。
  • 問詢:詢問,打聽。

繙譯

美人隔著谿流站在對岸,岸邊有兩棵高大的樹木。它們高高地支撐著青天,下方遮蔽著寒冷池塘的彎曲処。展開圖畫引發遙遠的思緒,深林中擔心孤獨。這裡有一個真實的境界,是一個虛幻而霛動的山穀。有意前往那裡,必須涉過寒冷的泉水。在道路上遇到騎著青白色馬的年輕人,曏他詢問雲中的房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幅幽靜而遙遠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美人的思唸和對幽深林穀的曏往。詩中“美人隔谿岸”一句,即勾勒出一幅美人隔水而立的畫麪,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遐想。而“高支撐青穹,下廕寒塘曲”則進一步以高大的樹木和寒冷的池塘爲背景,營造出一種幽深而神秘的氛圍。最後,詩人通過“有欲往從之,寒泉須濯足”表達了自己對這片幽靜之地的渴望,以及對未知旅程的準備和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和對遠方世界的無限曏往。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