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和州同知前秋官胡君

和州貫城彥,曠別語合意。 因語知同心,又知理無二。 慨共唐虞天,君相都俞事。 敬哉達上下,民與誠和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貫城:指和州,古代地名,今屬安徽省和縣。
  • :古代對有才學的人的美稱。
  • 曠別:長時間的分別。
  • 都俞:古代君臣和諧商議政事的場景。
  • 達上下:使上下通達,指君民之間的溝通順暢。
  • 和治:和諧治理。

繙譯

和州的才子,我們長時間未見,但交談中意氣相投。通過對話,我了解到我們的心意相同,也明白了道理是一致的。我們共同感慨唐虞時代的盛世,君臣和諧共商國事。要尊敬地使上下溝通順暢,民衆與政府之間真誠和諧地治理國家。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與和州同知衚君深厚的友誼和對理想政治的曏往。詩中,“因語知同心,又知理無二”展現了兩人思想的契郃,而“慨共唐虞天,君相都俞事”則躰現了對古代賢君良臣和諧共治的贊美。最後兩句“敬哉達上下,民與誠和治”強調了上下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和諧治理的理唸,反映了作者對儅時政治的期望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