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三首寄王廬陵陽明子

秋月缺復圓,客行久不還。 不還歲亦暮,念子屢長嘆。 嘆罷繼以歌,歌竟淚如泉。 何時得會晤,所懷萬一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秋懷:秋日的思緒。
  • 湛若水:明代文人,字元明,號甘泉,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 王廬陵陽明子:指王守仁,明代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字伯安,號陽明子,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 客行:指離家在外旅行。
  • 歲亦暮:一年也快要結束了。
  • 會晤:見面,相聚。

翻譯

秋天的月亮缺了又圓,我作爲旅人已經很久沒有回家。 久不歸家,歲月也漸漸走到年末,我思念你,常常長嘆不已。 嘆息之後接着唱歌,歌聲結束,淚水如泉水般涌出。 何時我們才能相見,將我心中的萬般思緒一一傾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無法相見的苦悶。詩中,「秋月缺復圓」不僅描繪了自然景象,也隱喻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通過「嘆罷繼以歌,歌竟淚如泉」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波動,從嘆息到歌唱,再到淚水的涌出,情感層層遞進,最終凝聚成對友人會面的深切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湛若水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