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感興二首

孤居感名節,三四見星虛。 漫漫中夜心,良人自遠徂。 昔憂見面難,不謂無簡書。 感嘆嗟何及,吞聲涕漣如。 明月雲無私,不爲照區區。 會合一何歡,隔離一何冤。 耿耿離合情,萬里同月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孤居:獨自居住。
  • 名節:名譽和節操。
  • 星虛:指夜空中的星星。虛,空曠。
  • 漫漫:形容時間長或空間廣。
  • 中夜:半夜。
  •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 遠徂:遠行。
  • 簡書:書信。
  • 吞聲:忍住哭泣的聲音。
  • 漣如:淚水不斷流下的樣子。
  • 無私:沒有偏私。
  • 區區:微小,這裏指個人的私情。
  •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煩惱。

翻譯

獨自居住,感慨自己的名譽和節操,夜空中的星星已經數到了三四顆。長夜漫漫,心中充滿了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他自從遠行以來,我便夜夜難眠。曾經擔心難以相見,沒想到連書信也斷了。感嘆已經無濟於事,只能忍住哭泣,淚水卻如漣漪般不斷。

明月公正無私,不會因爲個人的私情而有所偏頗。相聚時是多麼歡樂,分離時又是多麼冤屈。心中的離合之情如此強烈,即使相隔萬里,也能在同一輪明月下感受到團圓。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和對離別之苦的感慨。詩中,「孤居感名節」一句,既表達了對個人名譽和節操的珍視,也暗示了因孤獨而產生的深沉思考。通過「明月雲無私」與「耿耿離合情」的對比,詩人巧妙地抒發了對團圓的渴望和對離別的不滿,展現了情感的複雜與深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讀來令人動容。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