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夷險:平坦與險阻,比喻順境與逆境。
- 自求:自己尋求,自己選擇。
- 天乎人何尤:天意如何,人又有什麼可怨恨的。
- 聰明男子身:指有智慧的男子。
- 只在一回頭:比喻改變主意或態度。
翻譯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天意如何,我們又有什麼可怨恨的呢?一個有智慧的男子,他的命運,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只需一次回頭的改變。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深刻地表達了人生的自主性和選擇的重要性。詩人湛若水通過「夷險自己求」和「只在一回頭」的對比,強調了人的命運並非完全由天定,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和改變來影響。這種對個人能動性的肯定,鼓勵人們在面對困境時,不應怨天尤人,而應反思自己的選擇,勇於改變,以智慧和勇氣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別後與趙元默言懷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訪李鰲峯別駕於西臺遍觀勝景樂而有作六首見日亭 》 —— [ 明 ] 湛若水
- 《 寄題九華山書院 》 —— [ 明 ] 湛若水
- 《 與彭西湖典膳詩 》 —— [ 明 ] 湛若水
- 《 九日同諸賢登高甘泉山 》 —— [ 明 ] 湛若水
- 《 別後與趙元默言懷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同元默弟羅浮次韻東所 》 —— [ 明 ] 湛若水
- 《 爲何宗遠題龍泉精舍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