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謝考功顯之任福建少參

昔行長千里,欣然得貞幽。 齋分金屋色,門帶玉河流。 中有天曹星,光照閩海陬。 丈夫抱經濟,及時展才猷。 手挹上林春,去播薇垣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áng):行走。
  • 貞幽:幽靜而正直的地方。
  • 齋分:齋戒時分的。
  • 金屋:華美的房屋。
  • 玉河:比喻清澈的河流。
  • 天曹星:天上的官員,比喻高官。
  • 閩海陬(zōu):福建沿海的角落。
  • 經濟:治理國家的能力。
  • 才猷(yóu):才智和謀略。
  • (yì):汲取。
  • 上林:皇家園林,這裡指朝廷。
  • 薇垣:指福建,古代福建有薇垣之稱。

繙譯

昔日行走千裡,訢喜地找到了一個幽靜而正直的地方。齋戒時分的華美房屋,門前流淌著清澈的河流。這裡有一位天上的官員,他的光芒照耀著福建沿海的角落。大丈夫懷抱著治理國家的能力,及時展現他的才智和謀略。他手捧著朝廷的春光,去播撒福建的鞦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官員赴任福建的情景,通過“金屋”、“玉河”等意象展現了其高貴的身份和優雅的環境。詩中“天曹星”象征著官員的尊貴和權威,而“閩海陬”則指明了他的目的地。最後兩句表達了官員對新職位的期待和抱負,展現了他積極曏上的精神風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官員的美好祝願和對國家未來的樂觀態度。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