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山驛道中

側徑通幽崖,淩風放高躅。 下有百尺淵,上蔭千尋木。 冷泉漱溪毛,迴飆動脩竹。 超然生奇懷,情結清溪曲。 中有無名禽,於茲媚幽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側徑:旁邊的小路。
  • 淩風:迎風。
  • 高躅:高遠的足跡,這裏指高處的路徑。
  • :遮蔽。
  • 千尋:形容樹木非常高大。
  • 冷泉:清涼的泉水。
  • :沖洗。
  • 溪毛:溪邊的草木。
  • 迴飆:旋風。
  • 脩竹:修長的竹子。
  • 超然:超脫世俗,心境高遠。
  • 奇懷:奇特的情懷。
  • 情結:情感的糾結。
  • 清溪曲:清澈的溪流彎曲處。
  • 無名禽:沒有名字的鳥。
  • 媚幽獨:在幽靜中顯得格外迷人。

翻譯

旁邊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山崖,迎着風走在高高的路徑上。下面是深達百尺的淵谷,上面有高達千尋的樹木遮蔽。清涼的泉水沖洗着溪邊的草木,旋風使得修長的竹子搖曳生姿。我超脫世俗,心中生出奇特的情懷,情感糾結在這清澈的溪流彎曲處。有一種沒有名字的鳥,在這裏顯得格外迷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幽靜而深遠的山林景象,通過「側徑」、「淩風」、「百尺淵」、「千尋木」等詞語,展現了詩人行走於高山深谷之間的情景。詩中「冷泉漱溪毛,迴飆動脩竹」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襯托詩人內心的超然與奇懷。最後,詩人以「無名禽」在「清溪曲」中的「媚幽獨」來表達自己對這片幽靜之地的獨特情感,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超脫世俗的情懷。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