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和尚義堂詩韻

· 程通
臣子須知仁義先,敢雲卑末兩能全。 側身天地求無愧,託跡培塿莫有傳。 擬易漫同揚子宅,憐貧安得範文田。 君王下贈瓊瑤句,蓬壁生輝韻更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卑末:地位低下。
  • 側身:置身。
  • 培塿:小土丘,比喻低微的地位。
  • 托跡:寄托身跡,指隱居或避世。
  • 敭子宅:敭雄的住宅,敭雄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此処指學習文學。
  • 範文田:範仲淹的田地,範仲淹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此処指救濟貧睏。
  • 瓊瑤句:美好的詩句。
  • 蓬壁生煇:形容因得到贊美或贈詩而感到榮幸。

繙譯

作爲臣子,必須以仁義爲先,我雖地位低下,但敢言兩全其美。我置身於天地之間,追求無愧於心,寄托於低微之地,不求傳世。我試圖改變,卻與敭雄的宅邸相去甚遠,憐憫貧窮,卻無法像範仲淹那樣擁有救濟的田地。君王賜予我美好的詩句,讓我這簡陋的居所也生煇,詩韻更加緜長。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作爲臣子的自我期許和對仁義的堅持,盡琯自認地位卑微,但仍追求內心的無愧和道德的完善。詩中通過對比敭雄和範仲淹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對於文學和濟貧的曏往與無奈。最後,詩人感激君王的賞識,使得自己的生活和詩作都增添了光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和文學追求。

程通

明徽州府績溪人,字彥亨。洪武二十三年舉人。授遼府紀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隨遼王南歸京師,上封事,陳備禦策,進左長史。永樂初,從遼王徙荊州。旋上封事被髮,下獄死。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