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郊祀齋居次陸廉伯太史韻

露下虛庭月滿襟,仰看殘雪罥疏林。 久叨禁直隨班尾,共誓齋明協帝心。 三宿夜分蓮漏永,一年春到竹宮深。 題詩欲繼雲間陸,蟬噪終慚海鶴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申:指公元1536年。
  • 郊祀:古代帝王在郊外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儀式。
  • 齋居:在祭祀前進行齋戒,居住在特定的場所。
  • 陸廉伯: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太史:古代官職,負責記載史事、編寫史書。
  • (juàn):懸掛。
  • 禁直:指在宮中值夜。
  • 齋明:指齋戒時的心境清明。
  • 協帝心:符合皇帝的心意。
  • 三宿:指連續三夜。
  • 夜分:夜半。
  • 蓮漏:古代計時器,形似蓮花。
  • 竹宮:用竹子搭建的宮殿,此處指齋戒的場所。
  • 雲間陸:指陸廉伯,雲間可能是其籍貫或別稱。
  • 蟬噪:蟬鳴聲,比喻自己的詩作。
  • 海鶴音:海鶴的叫聲,比喻陸廉伯的詩作高雅。

翻譯

露水滴落在空曠的庭院,月光灑滿了衣襟,擡頭仰望,只見殘雪懸掛在稀疏的林間。長時間在宮中值夜,跟隨在朝班的末尾,共同發誓齋戒以清明心境,符合皇帝的心意。連續三夜,夜半時分,蓮漏聲長,一年春天又來到了這竹子搭建的宮殿深處。想要題詩追隨雲間的陸廉伯,但終究慚愧,自己的詩作如同蟬鳴,難以比擬海鶴的高雅之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丙申年郊祀齋居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夜色、殘雪、宮殿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細膩刻畫,表達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嚮往和對高雅藝術的追求。詩中「露下虛庭月滿襟」一句,以露水和月光爲媒介,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神祕的氛圍。後文通過對禁直、齋明、蓮漏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齋戒生活的深刻體驗。結尾處,詩人以蟬噪自比,表達了對陸廉伯詩作的敬仰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詩才的自謙。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