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丘八詠分得臥虹橋爲沈時暘主事乃翁賦

五湖東半落楓橋,隱若晴虹破寂寥。 漫漫芙蓉難識路,陰陰楊柳乍通潮。 分披野色尋幽慣,倚徙江天入望遙。 想去樂丘應不遠,過從時復見漁樵。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 楓橋:地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 晴虹:比喻橋樑,形容橋樑如晴天出現的彩虹。
  • 寂寥:形容環境安靜而空曠。
  • 芙蓉:荷花。
  • 陰陰:形容樹木茂密,遮蔽陽光的樣子。
  • 楊柳:柳樹。
  • 乍通潮:形容潮水初次涌入,與柳樹相映成趣。
  • 分披:分散,散開。
  • 尋幽:尋找幽靜的地方。
  • 倚徙:倚靠和移動,形容悠閒地行走或停留。
  • 江天:江面和天空。
  • 入望遙:遠望,視野所及之處。
  • 樂丘: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 過從:往來,交往。
  • 漁樵:漁夫和樵夫,泛指普通百姓。

翻譯

太湖東部的楓橋旁,落滿了楓葉,橋樑在晴朗的天空下宛如一道彩虹,打破了周圍的寂靜。茫茫的荷花叢中難以辨認道路,茂密的柳樹林初次迎來了潮水的涌入。我習慣於在分散的野色中尋找幽靜之地,悠閒地倚靠在江邊,遠望天際。我想那樂丘應該離這裏不遠,經過時常常能看到漁夫和樵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太湖東部的楓橋景色,通過「晴虹」、「芙蓉」、「楊柳」等自然元素,展現了橋樑的壯麗和周圍環境的寧靜美。詩中「尋幽」、「入望遙」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追求。結尾提到「樂丘」和「漁樵」,增添了一種隱逸和田園生活的情趣,體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