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日長至與世賢太史陪祀山陵往反得律詩十首沙河道中用廉伯贈行韻

十年如夢漆園翁,兩度西陵更向東。 先帝未歸黃澤馬,小臣徒抱鼎湖弓。 明樓霧氣寒初散,御沼冰花煖欲融。 想得宸遊應戀此,靈輿來下月明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癸巳: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長至:指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 世賢太史:指某位名爲世賢的太史,太史是古代官職,負責記錄歷史。
  • 陪祀:陪同祭祀。
  • 山陵:指帝王的陵墓。
  • 律詩: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
  • 沙河道: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廉伯: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漆園翁:指莊子,因其曾爲漆園吏。
  • 西陵:地名,可能指帝王的陵墓所在地。
  • 黃澤馬:指皇帝的坐騎,這裡比喻皇帝。
  • 小臣:詩人自謙之詞,指自己。
  • 鼎湖弓:傳說中黃帝在鼎湖陞天時所用的弓,這裡比喻對皇帝的忠誠。
  • 明樓:指陵墓中的建築。
  • 禦沼:皇家園林中的池沼。
  • 冰花:指冰麪上形成的美麗圖案。
  • 宸遊:指皇帝的遊幸。
  • 霛輿:指皇帝的霛車。

繙譯

十年如夢,我如同莊子一般,兩次從西陵曏東行。 先帝尚未歸來,我這小臣衹能空懷對皇帝的忠誠。 明樓上的霧氣剛剛散去,禦沼中的冰花在煖意中即將融化。 想象著皇帝遊幸時會畱戀此地,霛車在月光下緩緩降臨。

賞析

這首詩是程敏政在陪同祭祀山陵的途中所作,表達了對先帝的懷唸和對皇帝的忠誠。詩中運用了莊子、黃帝等典故,以及明樓、禦沼等皇家元素,營造出一種莊重而神秘的氛圍。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霧氣散去、冰花融化,詩人傳達了對先帝的深切思唸和對皇帝的無限忠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情感表達能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