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書感

· 童軒
一百五日逢寒食,節序催人有底忙。 燕子東風人病酒,杜鵑斜月客思鄉。 城南麥飯誰澆墓,山下梨花自吐香。 惆悵介推無復見,朝來新火正生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有禁火、喫冷食的習俗。
  • 節序:節令的順序,指節日的更疊。
  • 底忙:何等忙碌。
  • 病酒:因飲酒過度而生病。
  • 杜鵑:鳥名,其鳴聲淒厲,常用來象征思鄕之情。
  • 斜月:指月亮斜掛,形容夜晚。
  • 客思鄕:指旅居外地的人思唸家鄕。
  • 麥飯:用麥子煮成的飯,古代寒食節有喫麥飯的習俗。
  • 澆墓:在墓前祭奠,通常指灑酒或食物以示紀唸。
  • 梨花:梨樹的花,春天開放,香氣撲鼻。
  • 介推:即介子推,春鞦時期晉國忠臣,因不願受封而隱居山中,後被焚死,成爲寒食節的起源傳說之一。
  • 新火:寒食節後重新點燃的火,象征新的開始。

繙譯

寒食節到來,節令更疊催人忙碌。春風中,燕子飛舞,我卻因飲酒過度而生病;月光斜照,杜鵑啼鳴,勾起了我對家鄕的思唸。城南的麥飯無人祭奠,山下的梨花卻自然散發著香氣。我惆悵地想起介子推,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而今朝新火正閃耀著光芒,象征著新的開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寒食節的景象,通過燕子、杜鵑、麥飯、梨花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節日的感慨和對家鄕的思唸。詩中“病酒”、“客思鄕”等詞語,深刻反映了詩人的內心情感。結尾提到介子推和新火,既是對傳統節日的廻憶,也寄寓了對新生活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