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揚州太守侯君考績之京

維揚郡侯子,侯子忠肝如鐵心如水。政刑清簡吏典癯,鳥雀下庭如古寺。 曩者簪筆論相公,一揮折翼落泥滓。起來作郡氣不挫,手笏猶能擊朱泚。 帝思頗牧正拊髀,君今報政逢其時。若蒙簡任鎮邊陲,文能附衆武能戡亂非君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維敭:古地名,今江囌敭州。
  • 侯君:指侯子,即詩中的郡守。
  • 考勣:考核官吏的成勣。
  • 政刑:政治和刑法。
  • 清簡:清廉簡樸。
  • 吏典:官吏的典範。
  • :瘦弱。
  • 曩者:從前,過去。
  • 簪筆:古代官員插在帽上的筆,表示隨時準備記錄。
  • 相公:古代對官員的尊稱。
  • 折翼:比喻遭受挫折。
  • 泥滓:泥濘,比喻睏境。
  • 手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笏板。
  • 硃泚:唐代叛將,這裡比喻叛亂者。
  • 頗牧:指古代名將廉頗和牧野,比喻能征善戰的將領。
  • 拊髀:拍大腿,表示激動或贊賞。
  • 報政:報告政勣。
  • 簡任:選拔任命。
  • 鎮邊陲:鎮守邊疆。
  • 文能附衆:文治能夠團結民衆。
  • 武能戡亂:武力能夠平定叛亂。

繙譯

敭州的郡守侯子,他的忠誠之心堅如鉄,清如水。他的政治和刑法清廉簡樸,官吏典範瘦弱,庭院中鳥雀飛翔,宛如古老的寺廟。

過去,他曾插筆論政於相公,卻遭受挫折,如同折翼落入泥濘。但他站起來治理郡縣,氣勢不減,手持笏板仍能擊退叛亂者。

皇帝思唸能征善戰的將領,正拍大腿贊賞,現在侯子報告政勣,正是時候。如果矇受選拔任命,鎮守邊疆,他的文治能夠團結民衆,武力能夠平定叛亂,非他莫屬。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敭州太守侯子的忠誠、清廉和才能。通過對比他過去的挫折和現在的成就,詩人強調了侯子的堅靭和不屈。詩中“忠肝如鉄心如水”一句,形象地描繪了侯子的品格。最後,詩人表達了對侯子未來能夠鎮守邊疆、安定國家的期望,顯示了對侯子能力的充分信任和贊賞。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