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柱壇:指衡山天柱峯,此處借指胡石屏在衡州南嶽的講學之地。
- 風雲變化:比喻世事變遷,也指學問的深奧和廣博。
- 傳意:傳達思想或意圖。
- 傳訣:傳授祕訣或訣竅。
- 服食:指修煉內丹,通過飲食或藥物來養生修煉。
- 入神:達到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也指對某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領悟。
翻譯
在天柱峯前的講壇上,我聽到了更多深奧的學問,世事變遷讓我眼前一亮。 離開時,你傳達了深意卻沒有傳授具體的祕訣,我只需通過修煉和領悟來進一步深入。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胡石屏在衡州南嶽講學的感激之情。詩中,「天柱壇前更講聞」描繪了講學的場景,而「風雲變化眼俱新」則體現了作者對新知識的渴望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胡石屏深意的領悟,以及自己對修煉和領悟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敬畏和對修煉的執着。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過清遠與李廷清 》 —— [ 明 ] 湛若水
- 《 即席和九山翁天階之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送鄉進士劉子實歸省廣信永豐詩 》 —— [ 明 ] 湛若水
- 《 僕山驛道中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答陳天遊京兆兼呈白樓冢宰 》 —— [ 明 ] 湛若水
- 《 同元默弟並馬入西雲馬上口占 》 —— [ 明 ] 湛若水
- 《 偶題南安王家樓上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吾廷介致仕歸開化詩四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