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東阿道中

· 俞彥
荏苒征途,馬首外、黃埃飛滅。漸初夏、麥寒西隴,草薰南陌。平楚澹煙迷雲鶩,亂山落照聞啼鴂。只玉驄、飄泊未歸來,心慵怯。 名與利,多生劫。勞和恨,他生業。怕鏡中不似、去家時節。殘月一鞭鄉夢斷,暮雲千里音書歇。想故園、莫道不曾愁,愁今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荏苒(rěn):指時間飛逝,轉瞬即逝。 初夏:初夏時節。 隴(lǒng):古代地名,在今陝西省。 楚:楚國,古代國名。 澹(dàn):淡淡的。 雲鶩:指雲霧中的鳥。 鴂(guì):古代鳥名,即杜鵑。 玉驄:傳說中的一種神馬。 慵怯:懶散畏縮。 生劫:指名利之事帶來的困苦。 鏡中不似:指鏡中的自己與過去不同。 鄉夢:故鄉的夢。 音書:音信。 故園:故鄉。

翻譯

漫長的旅途,馬頭前面,黃土飛揚。漸漸是初夏,麥田裏微寒,西隴上草木散發着煙霧。平原上的煙霧迷漫着天空,山間的餘暉中傳來杜鵑的啼聲。只有傳說中的神馬玉驄,漂泊在外,還未歸來,心情懶散而膽怯。 名譽和利益,往往伴隨着困苦。辛勞和怨恨,是另一種生活。怕看鏡中的自己已經不再是從前離家時的模樣。殘月下,鄉愁斷續,暮色中,千里之外音信中斷。想念故鄉,別說從未有過憂愁,如今的憂愁已經絕塵而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征途中的人的心境。詩人通過描寫旅途中的景物和主人公的內心矛盾,表達了對名利之事的矛盾心態和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一種深沉的離愁別緒,體現了古代詩人對人生沉浮的思考和感慨。

俞彥

俞彥,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前後在世。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歷官光祿寺少卿。彥長於詞,尤工小令,以淡雅見稱。詞集今失傳,僅見於各種選本中。 ► 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