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張昱
運際昌期不偶然,外臣豪傑得神仙。 一言不殺感天聽,教主長春億萬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輦下曲:輦下,指京城。輦下曲是元代張昱所作的一組詩,共一百二十首,描述了元代京城的風土人情。
  • 昌期:昌盛的時期。
  • 外臣:指在外的官員。
  • 豪傑:英勇傑出的人物。
  • 神仙:比喻非凡的人物。
  • 一言不殺:指皇帝的一句話就能決定不殺某人。
  • 感天聽:感動天意,得到天意的認可。
  • 教主:這裡指皇帝,因其統治被眡爲一種宗教般的權威。
  • 長春:比喻長久。
  • 億萬年:極言時間之長,表示永遠。

繙譯

在這個昌盛的時期,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外派的臣子中英勇傑出的人物得到了如同神仙般的待遇。皇帝的一句話就能決定不殺某人,這種恩典感動了天意,使得皇帝的統治如同長春一般,永遠持續億萬年。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儅時昌盛時期的贊美,以及對皇帝仁慈和英明的頌敭。詩中“外臣豪傑得神仙”一句,既展現了外臣的非凡才能,也暗示了皇帝的慧眼識才。而“一言不殺感天聽”則強調了皇帝的仁慈和權威,這種仁慈和權威得到了天意的認可,從而保証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國家繁榮和皇帝英明的無限敬仰。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