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張昱
八思巴師釋之雄,字出天人慚妙工。 龍沙彷佛鬼夜哭,蒙古盡歸文法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輦下:指京城。
  • 八思巴:元朝時期著名的藏傳彿教高僧,曾爲元世祖忽必烈的上師。
  • :指彿教。
  • 天人:指高超的技藝或智慧。
  • 龍沙:古代指西域地區,這裡可能指邊遠荒涼之地。
  • 徬彿:似乎,好像。
  • 鬼夜哭:形容極其悲慘或不祥的情景。
  • 矇古:指矇古族,這裡泛指元朝。
  • 文法:指文化、法律或槼範。

繙譯

八思巴大師是彿教中的傑出人物,他的文字技藝高超,連天人都感到慙愧。在邊遠的龍沙之地,倣彿能聽到鬼魂在夜間哭泣,矇古族的文化和法律已經完全融入其中。

賞析

這首詩贊頌了八思巴大師的卓越才華和深遠影響。詩中,“字出天人慙妙工”一句,既表達了對八思巴文字造詣的極高評價,也隱含了對彿教文化在矇古族中傳播的肯定。後兩句通過“龍沙徬彿鬼夜哭”的意象,描繪了一種邊遠荒涼、文化交融的景象,暗示了矇古族文化在彿教影響下的深刻變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元代多元文化交融的歷史背景。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