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老:指廬山五老峯,這裏代指程君俊的家鄉。
- 催歸客:催促歸家的旅人。
- 殘冬:冬季的末尾。
- 涉:渡過。
- 易水: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西部,這裏泛指旅途中的河流。
- 潯陽: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古稱潯陽。
- 學見:學問得以展現。
- 吾宗:我的宗族,這裏指程氏家族。
- 聖道:儒家所推崇的道德和學問之道。
- 昌:興盛,繁榮。
- 晚達:晚年才得以顯達。
- 鬆菊:松樹和菊花,常用來象徵高潔和長壽。
- 柴桑:地名,古時指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帶,這裏指程君俊的家鄉。
翻譯
五老峯似乎在催促着歸家的旅人,天寒地凍,道路漫長。 在冬季的尾聲渡過了易水,還需幾日才能到達潯陽? 見到你的學問在家族中得以展現,你的身體也隨着聖道的興盛而健康。 不應嗟嘆晚年才得以顯達,你的家鄉鬆菊依舊,近在柴桑。
賞析
這首詩是程鉅夫送別程君俊歸鄉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友人歸途的關切和對友人學問成就的讚賞。首聯通過「五老催歸客」描繪了友人歸鄉的急切心情,以及旅途的艱辛。頷聯則具體描述了旅途中的情景,以及對歸途的期盼。頸聯和尾聯則是對友人學問和品德的讚美,以及對友人晚年生活的祝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學問的尊重。

程鉅夫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遷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諱,以字行,號雪樓,又號遠齋。宋末,隨叔父建昌通判程飛卿降元,入爲質子,授千戶。世祖賞其識見,使入翰林,累遷集賢直學士。至元十九年,奏陳五事,又請興建國學,搜訪江南遺逸,參用南北之人。均被採納。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臺事,求賢江南,薦趙孟頫等二十餘人,皆得擢用。桑哥專政,鉅夫上疏極諫,幾遭殺害。大德間,歷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使。至大間,預修《成宗實錄》,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歷事四朝,爲時名臣。文章議論爲海內宗。卒諡文憲。有《雪樓集》。
► 68篇诗文
程鉅夫的其他作品
- 《 天門山 》 —— [ 元 ] 程鉅夫
- 《 送尹生歸江西 》 —— [ 元 ] 程鉅夫
- 《 喬達之畫江山秋晚圖二首 》 —— [ 元 ] 程鉅夫
- 《 至洪王肯堂治書見示芙蓉詩次韻 》 —— [ 元 ] 程鉅夫
- 《 題仲經家江貫道瀟湘八景圖 》 —— [ 元 ] 程鉅夫
- 《 忽剌木御史還臺索詩二絕爲別 》 —— [ 元 ] 程鉅夫
- 《 寅夫惠教遊鼓山四詩細讀如在屴崱杖屨間想像追和用堅重遊之約四首 》 —— [ 元 ] 程鉅夫
- 《 孤雲 》 —— [ 元 ] 程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