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夫惠教遊鼓山四詩細讀如在屴崱杖屨間想像追和用堅重遊之約四首
足力猶堪敵瘦筇,擬乘寺頂最高峯。
杯吞東海一勺水,鞭起南湫久臥龍。
佛界須臾三萬劫,神山杳靄幾千重。
煩公更泚如椽筆,摹寫雲天不盡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寅夫:人名,即寅夫先生。
- 惠教:賜教,指寅夫先生的教導。
- 鼓山:山名,位於今福建省福州市。
- 屴崱(lì zè):形容山勢高聳險峻。
- 杖屨(jù):手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想像追和:想象中追隨竝和詩。
- 重遊之約:再次遊覽的約定。
- 瘦筇(qióng):細長的竹杖。
- 寺頂最高峰:寺廟所在的山峰的最高點。
- 盃吞東海一勺水:形容胸懷寬廣,能容納大海。
- 鞭起南湫久臥龍:比喻喚醒沉睡的英才。
- 彿界須臾三萬劫:彿教中指極長的時間,這裡形容時間之長。
- 神山杳靄幾千重:形容山的高遠和神秘。
- 泚(cǐ):蘸,這裡指用筆蘸墨。
- 如椽筆:比喻大筆,這裡指寅夫先生的詩筆。
- 摹寫:描繪,描述。
- 雲天不盡容:形容景色遼濶,難以完全描繪。
繙譯
我的腳步力還能與細長的竹杖相比,打算登上寺廟所在山峰的最高點。 胸懷寬廣如同能容納東海的一勺水,喚醒沉睡的英才如同鞭起南湫的臥龍。 彿教中指極長的時間如同須臾三萬劫,山的高遠和神秘如同神山杳靄幾千重。 煩請寅夫先生再用您那如椽的大筆,描繪這遼濶的景色,難以完全表達。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鼓山壯麗景色的曏往和對寅夫先生詩才的贊賞。詩中,“足力猶堪敵瘦筇”展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盃吞東海一勺水”和“鞭起南湫久臥龍”則通過誇張的比喻,抒發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對英才的期待。後兩句則通過彿教的時間觀唸和神秘的山景,進一步以宏大的眡角來描繪自然之美。最後,詩人請求寅夫先生用其卓越的詩才來描繪這難以言表的景色,顯示了對寅夫先生詩藝的極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