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夫惠教遊鼓山四詩細讀如在屴崱杖屨間想像追和用堅重遊之約四首
城市林泉隔幾關,半生幽興欠閩山。
久聞屴崱高寒處,一望蓬萊縹緲間。
有約同看紅日上,無端獨佔白雲間。
錦囊收拾奇觀了,物色分留肯破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寅夫:人名,即詩題中的「寅夫」。
- 惠教:賜教,指寅夫給予的教導或啓示。
- 鼓山:山名,位於今福建省福州市。
- 屴崱(lì zè):形容山勢高峻,這裏指鼓山的高峯。
- 杖屨(jù):手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比喻鼓山如仙境般美麗。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約、模糊,難以捉摸。
- 錦囊:用錦緞製成的袋子,常用來裝珍貴物品。
- 慳(qiān):吝嗇,小氣。
翻譯
城市與林泉相隔幾重關,半生幽興未曾遊閩山。 久聞屴崱高峯寒處,一眼望去如蓬萊仙境般縹緲。 約定一同觀賞紅日升起,無緣獨自佔據白雲間。 收集奇觀於錦囊之中,留下美景,不再吝嗇分享。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鼓山美景的嚮往和珍視。詩中,「城市林泉隔幾關」描繪了城市與自然的距離,而「半生幽興欠閩山」則透露出詩人對未曾遊歷閩山的遺憾。後兩句通過對屴崱高峯和蓬萊仙境的描繪,展現了鼓山的壯麗與神祕。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奇觀的珍藏和對美景的慷慨分享,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豁達的心胸。

程鉅夫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遷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諱,以字行,號雪樓,又號遠齋。宋末,隨叔父建昌通判程飛卿降元,入爲質子,授千戶。世祖賞其識見,使入翰林,累遷集賢直學士。至元十九年,奏陳五事,又請興建國學,搜訪江南遺逸,參用南北之人。均被採納。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臺事,求賢江南,薦趙孟頫等二十餘人,皆得擢用。桑哥專政,鉅夫上疏極諫,幾遭殺害。大德間,歷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使。至大間,預修《成宗實錄》,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歷事四朝,爲時名臣。文章議論爲海內宗。卒諡文憲。有《雪樓集》。
► 68篇诗文
程鉅夫的其他作品
- 《 寅夫示再登鼓山四詩僕雖不獲同遊然來詩不可虛辱次韻奉謝且致歸班之餞 》 —— [ 元 ] 程鉅夫
- 《 春江小景 》 —— [ 元 ] 程鉅夫
- 《 送武當張真人赴召祈雨南歸 》 —— [ 元 ] 程鉅夫
- 《 趙一德季潤忠孝詩 》 —— [ 元 ] 程鉅夫
- 《 寄閻子靜唐靜卿二翰長 》 —— [ 元 ] 程鉅夫
- 《 次韻肯堂學士冬日紅梨花 》 —— [ 元 ] 程鉅夫
- 《 和白察罕八詠 其三 古塔標峰 》 —— [ 元 ] 程鉅夫
- 《 家園見梅有懷疇昔同僚諸君子因成廿六韻奉寄徐容齋王肯堂 》 —— [ 元 ] 程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