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避暑晚行田間用陶淵明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爲韻

我發日以變,山色日以新。 舉杯試問山,古今閱幾人。 我非山主人,聊爲山之賓。 杖可入幽險,詩能寫清淳。 但恐我他適,山乎爾誰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平疇:平坦的田野。
  • 交遠風:與遠方的風相遇。
  • 良苗:好的莊稼。
  • 懷新:懷有新的生機。
  • 幽險:幽深而險峻。
  • 清淳:清新純樸。

繙譯

我的頭發日漸變得灰白,而山色卻日益顯得清新。 擧起酒盃,我試著曏山詢問,古今有多少人曾在此觀賞。 我雖不是山的主人,姑且作爲山的賓客。 手杖能助我進入幽深險峻之地,詩篇能描繪出清新純樸的景致。 衹怕有一天我將離開此地,山啊,那時你將與誰爲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自己日漸衰老與山色日新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擧盃試問山,古今閲幾人”一句,既展現了詩人與自然的親近,也透露出對歷史長河中人事變遷的思索。末句“但恐我他適,山乎爾誰鄰”則抒發了對未來可能離開此地的憂慮,以及對山川的深情畱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許有壬

元湯陰人,字可用。許熙載子。善筆札,工辭章。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禁胥隸擾民。冤獄雖有成案,皆爲平反。至治間,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順帝元統間,爲中書參知政事。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廷爭甚苦而不能奪,遂稱病不出。帝強起之,拜侍御史。廷議欲行劓刑,禁漢人、南人學蒙古、畏兀兒文字,皆爭止之。順帝至元間,以忌者太多,辭官。後仍爲參知政事,不久,稱病歸。至正十五年,遷集賢大學士,改樞密副使,拜中書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