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歸彥溫
林慮吾郡山,棄之來浚都。
子實浚都人,乃得居林慮。
出疆必載質,浮海或乘桴。
聖賢義有在,並介遂殊途。
靜言復自咎,九徵有不渝。
袁閎築土室,苑粲安一車。
六月擁裘臥,異世真同符。
何當雲壑裏,添我一茅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林慮:地名,今河南省林州市。
- 浚都:地名,今河南省浚縣。
- 出疆:離開國境。
- 載質:攜帶禮物。
- 浮海:渡海。
- 乘桴:乘坐小船。
- 並介:並,合併;介,界限。這裏指合併與界限,即指不同的道路或選擇。
- 九徵:多次的徵召或考驗。
- 不渝:不變。
- 袁閎:人名,東漢時期的隱士。
- 築土室:建造土屋。
- 苑粲:人名,東漢時期的隱士。
- 安一車:指隱居生活簡單,只需一輛車。
- 六月擁裘臥:六月天穿着皮衣睡覺,形容生活簡樸。
- 雲壑:雲霧繚繞的山谷。
- 茅廬:茅草屋。
翻譯
我本是林慮山的人,卻離開了那裏來到浚都。 你雖然是浚都人,卻得以居住在林慮山。 離開國境必攜帶禮物,渡海則乘小船。 聖賢的道理在於,合併與界限導致不同的道路。 靜思後又自我責備,多次的徵召或考驗都未改變我的心意。 袁閎建造土屋,苑粲隱居只需一輛車。 六月天穿着皮衣睡覺,我們的生活方式真是如出一轍。 希望在雲霧繚繞的山谷中,也能爲我添置一間茅草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故鄉的思念。詩中通過對比自己與歸彥溫的不同境遇,展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疏離感。詩人的語言簡潔而富有哲理,通過對袁閎和苑粲的隱居生活的描述,表達了自己對隱逸生活的理解和嚮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深切向往。
許有壬
元湯陰人,字可用。許熙載子。善筆札,工辭章。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禁胥隸擾民。冤獄雖有成案,皆爲平反。至治間,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順帝元統間,爲中書參知政事。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廷爭甚苦而不能奪,遂稱病不出。帝強起之,拜侍御史。廷議欲行劓刑,禁漢人、南人學蒙古、畏兀兒文字,皆爭止之。順帝至元間,以忌者太多,辭官。後仍爲參知政事,不久,稱病歸。至正十五年,遷集賢大學士,改樞密副使,拜中書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
許有壬的其他作品
- 《 城樓暮靄 》 —— [ 元 ] 許有壬
- 《 摸魚兒 · 中都餞荀平叔都事赴大都 》 —— [ 元 ] 許有壬
- 《 題明初所藏暮雲樓閣圖 》 —— [ 元 ] 許有壬
- 《 董仲達送予至湘陰別後順風比晚行三百里悵然有懷作二絕付其僕之遠送者持歸 》 —— [ 元 ] 許有壬
- 《 摸魚兒 》 —— [ 元 ] 許有壬
- 《 齊天樂 · 天津橋次韻 》 —— [ 元 ] 許有壬
- 《 上京十詠馬酒 》 —— [ 元 ] 許有壬
- 《 沁園春 · 壽同館虎賁百夫長鄧仁甫 》 —— [ 元 ] 許有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