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曉角 · 紫陽書聲

樓觀飛驚。好山環翠屏。誰向山中講授,朱夫子、魯先生。 短檠。雪屋燈。琅琅終夜聲。傳得先儒道妙,百世下、以文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樓觀(guān):樓台。
  • 飛驚:形容樓台高聳,令人驚歎。
  • 環翠屏:環繞著如翠綠屏風般的山巒。
  • 講授:傳授知識。
  • 硃夫子:指硃熹,南宋著名理學家。
  • 魯先生:可能指魯班,古代著名工匠,此処可能借指傳授技藝的人。
  • 短檠(qíng):短小的燈架,指簡陋的燈具。
  • 雪屋燈:在雪屋中點亮的燈,形容環境艱苦。
  • 瑯瑯(láng):形容讀書聲響亮。
  • 終夜聲:整夜的讀書聲。
  • 先儒:古代的儒家學者。
  • 道妙:深奧的道理。
  • 百世下:後世。
  • 以文鳴:以文章著稱。

繙譯

樓台高聳,令人驚歎,周圍環繞著如翠綠屏風般的山巒。是誰在這山中傳授知識,是硃熹夫子,還是魯班先生? 在簡陋的燈架下,雪屋中的燈光閃爍。瑯瑯的讀書聲響徹整夜。他們傳授了古代儒家學者的深奧道理,使得後世以文章著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山中講學的場景,通過樓台、山巒、燈光和讀書聲等元素,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充滿學問氣息的氛圍。詩中提到的硃夫子和魯先生,代表了學問和技藝的傳承。短檠、雪屋燈和瑯瑯終夜聲,則突出了學者們在艱苦環境中不懈追求學問的精神。最後,傳得先儒道妙,百世下以文鳴,表達了對學問傳承的贊美和對後世文化繁榮的期許。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