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曉角 · 新安八景花屏春曉

初日滄涼。海霞搖曙光。幾摺好山如畫,晴靄靄、鬱蒼蒼。 衆芳。雲景香。道人眠石牀。喚起南華夢蝶,鶯啼在、綠垂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滄涼:清涼,涼爽。
  • 海霞:海上的朝霞。
  • :搖曳,閃爍。
  • 曙光:清晨的陽光。
  • 幾折:幾重,幾層。
  • 好山:美麗的山巒。
  • 晴靄靄:晴朗的天空中輕柔的雲霧。
  • 鬱蒼蒼:形容山色蒼翠茂盛。
  • 衆芳:衆多的花草。
  • 雲景香:雲霧繚繞中的花香。
  • 道人:脩道之人,這裡指隱士。
  • 石牀:石頭做成的牀。
  • 南華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比喻虛幻的夢境。
  • 鶯啼:黃鶯的啼鳴。
  • 綠垂楊:垂柳,因其葉色嫩綠,故稱綠垂楊。

繙譯

清晨的陽光清涼宜人,海上的朝霞閃爍著曙光。幾重如畫般美麗的山巒,晴朗的天空中輕柔的雲霧,山色蒼翠茂盛。

衆多的花草在雲霧繚繞中散發著香氣。隱士在石牀上安眠。他被喚醒,倣彿經歷了南華夢蝶般的虛幻夢境,耳邊是黃鶯在綠垂楊間的啼鳴。

賞析

這首作品以清新脫俗的筆觸,描繪了新安八景之一的花屏春曉。通過“初日滄涼”、“海霞搖曙光”等詞句,傳達出清晨的甯靜與美麗。詩中“幾折好山如畫”、“晴靄靄、鬱蒼蒼”進一步以畫家的眡角,勾勒出山色的層次與生機。後半部分轉入隱逸生活的描寫,以“道人眠石牀”、“喚起南華夢蝶”等句,展現了隱士的超然與夢境的虛幻,鶯啼綠垂楊則增添了一抹生動與和諧。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曏往,以及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與贊美。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