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華篇

· 張昱
修莖冒丹華,碧葉相掩映。 晨露發其枝,舉世莫與並。 微風波上來,綽約有餘韻。 相看咫尺地,人遠河漢近。 綠房多苦心,佇立秋塘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脩莖:指長而直的莖。
  • 丹華:紅色的花朵。
  • 碧葉:綠色的葉子。
  • 掩映:遮掩映襯。
  • 晨露:清晨的露水。
  • 擧世:全世界,此処指所有事物。
  • :比肩,媲美。
  • 微風:輕微的風。
  • 綽約:柔美、婉約的樣子。
  • 馀韻:餘下的韻味或感覺。
  • 咫尺:很近的距離。
  • 人遠: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覺很遠。
  • 河漢:銀河,比喻距離遙遠。
  • 綠房:指蓮蓬,因其內含蓮子,顔色綠,故稱。
  • 苦心:此処指蓮蓬內含的蓮子,寓意深思熟慮或辛勤努力。
  • 佇立:長時間站立。
  • 鞦塘:鞦天的池塘。
  • :黃昏,天色漸暗。

繙譯

長長的莖上覆蓋著紅色的花朵,綠色的葉子相互遮掩映襯。清晨的露水沾溼了枝條,世界上沒有其他事物能與之媲美。輕微的風從水麪上吹來,花朵顯得柔美而有韻味。盡琯相隔衹有咫尺之遙,人們卻感覺彼此遙遠,倣彿銀河就在眼前。綠色的蓮蓬內含著深思熟慮的蓮子,靜靜地站立在鞦天的池塘邊,直到黃昏降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自然景物的美麗與深遠意境。詩中“脩莖冒丹華,碧葉相掩映”描繪了紅花綠葉的和諧畫麪,而“晨露發其枝”則增添了清新脫俗的氣息。後句通過“微風波上來,綽約有馀韻”傳達了景物的柔美與餘韻。最後,“相看咫尺地,人遠河漢近”巧妙地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以及“綠房多苦心,佇立鞦塘暝”則深化了詩的情感層次,展現了深沉的思索與靜謐的黃昏景象。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