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碧淵湖上小崆峒。人在水精宮。提壺莫惜鶯邊醉,蝶困花、來往匆匆。一餉顛風狂雨,滿山怨紫愁紅。 仙翁來憩白雲中。春色已成空。五更正結花心夢,且遲教、童子鳴鐘。明日涼音渡口,綠楊影裏推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崆峒(kōng dòng):山名,這裡指小山。
  • 水精宮:比喻清澈的湖水中的宮殿,這裡指湖中的景色。
  • 提壺:指提著酒壺。
  • 顛風狂雨:形容風大雨急。
  • 怨紫愁紅:形容花兒在風雨中顯得淒涼。
  • 仙翁:指仙人,這裡可能指作者自己或想象中的仙人。
  • (qì):休息。
  • 五更:古代把夜晚分爲五個時段,五更即接近天亮。
  • 花心夢:指夢中與花有關的情景。
  • 涼音:清涼的聲音,可能指水聲或風聲。
  • 推篷:推開船篷。

繙譯

在碧淵湖上的小崆峒,人倣彿置身於清澈的湖水中的宮殿。提著酒壺,不要吝惜在鶯鳥的歌聲中醉去,蝴蝶在花間匆匆來往。一會兒是狂風暴雨,滿山的花兒顯得淒涼。

仙翁在白雲中休憩,春色已成空。五更時分,夢中與花兒相依,暫且讓童子晚些敲鍾。明日,在涼音渡口,從綠楊樹影中推開船篷。

賞析

這首作品以碧淵湖爲背景,描繪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景,以及人在其中的悠閑與超脫。詩中“提壺莫惜鶯邊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沉醉,而“顛風狂雨,滿山怨紫愁紅”則通過對比,突出了風雨中的淒涼與春色的短暫。後半部分通過“仙翁”與“花心夢”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曏往和對美好夢境的畱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獨特感悟。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