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 三月三西郊即事
啁喳嬌燕語茅茨。紅暗海棠枝。雙丫小髻誰家女,踏青歸、三月三時。淡淡鬱金衫子,盈盈玉藥釵兒。
避人忙掩女仙祠。背後見腰支。金鞭過客爭回首,拉山翁、懷古成詩。當日苧蘿村裏,誤人曾有西施。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啁喳(zhōu zhā):形容鳥叫聲。
- 茅茨(máo cí):茅草屋頂。
- 紅暗:形容顏色深沉。
- 海棠枝:海棠樹的枝條。
- 雙丫小髻:古代少女的髮型,兩邊各有一個小髻。
- 踏青:春天到郊外遊玩。
- 鬱金衫子:黃色的衣服。
- 玉藥釵兒:玉製的頭飾。
- 女仙祠(cí):供奉女神的廟宇。
- 腰支:腰肢,指女子的腰身。
- 拉山翁:拉着山中的老者。
- 苧蘿村(zhù luó cūn):地名,傳說中西施的故鄉。
- 誤人:使人迷惑。
-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美女。
翻譯
嬌燕在茅草屋頂上啁喳鳴叫,海棠枝上紅暗的花朵盛開。哪家的小女孩梳着雙丫小髻,踏青歸來,正是三月三的時節。她穿着淡淡的黃色衣裳,頭上戴着盈盈的玉製頭飾。
她忙於避開人羣,掩藏在女仙祠中,從背後看去,她的腰身婀娜。過路的客人揮舞着金鞭,紛紛回頭觀望,拉着山中的老者,一起懷念古人,吟詠成詩。想起當年苧蘿村裏的西施,她的美貌曾讓人迷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郊外的景象,通過嬌燕、海棠、少女等元素,展現了生機勃勃的春日氛圍。詩中「雙丫小髻」的少女形象,以及她踏青歸來的情景,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春日少女圖。後文通過「女仙祠」、「腰支」等描寫,增添了一絲神祕與遐想。結尾提及西施,將現實與歷史、傳說巧妙結合,表達了對美的讚美與對往昔的懷念。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
張可久的其他作品
- 《 中呂 · 賣花聲 · 客況 》 —— [ 元 ] 張可久
- 《 折桂令 · 村菴即事 》 —— [ 元 ] 張可久
- 《 雙調 · 清江引 · 秋懷 》 —— [ 元 ] 張可久
- 《 雙調 · 折桂令 · 石塘道中 》 —— [ 元 ] 張可久
- 《 霜天曉角 · 漁梁送客 》 —— [ 元 ] 張可久
- 《 黑漆弩 》 —— [ 元 ] 張可久
- 《 水仙子 》 —— [ 元 ] 張可久
- 《 綠頭鴨和馬九皋使君湖上即事 》 —— [ 元 ] 張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