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客中九日:指寄寓他鄉過重陽節。
劍花:指燈心的餘燼結爲劍花形。
歸心壯:謂思歸心情強烈、旺盛。
龍山:在今湖北江陵縣。
序
《滿庭芳·客中九日》是元代張可久所作的散曲。這也是一首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表達思鄉之情的小令。渴望迴歸故里,卻又不能做到是這首小令的主題。
賞析
這也是一首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表達思鄉之情的小令。是夜,作者坐在燈前,想到了朗朗乾坤之中的賢與愚、醉與醒、今與古、興與亡等等,自然又是感慨滿懷。忽然看到燈花有些黯淡,便引動了強烈的思鄉之情,不由感嘆“又是他鄉”!他還想到,今年的年景不錯,明天會飄滿慶祝的酒香。可是,看看自己客居他鄉,秋風已經吹得自己越發衰老.兩鬢染霜,也實在是無奈呀!渴望迴歸故里,卻又不能做到,依然是這首小令的主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頫仰:形容時間短暫。
- 賢愚:賢能的人和愚笨的人。
繙譯
天地間時光快速變化,賢人和愚人或醉或醒,從古至今興盛與衰亡不斷交替。劍上的光芒帶著寒意,夜晚坐著歸心強烈,可又是在他鄕。九日過後明朝酒飄香氣,這一年好景色是橙子金黃的時候。在龍山上,西風吹動樹木發出聲響,吹白了兩鬢如霜的頭發。
賞析
這首詞開篇便營造出一種蒼茫廣濶的意境,感慨時光、人事與歷史的變遷。“劍花寒”增添了一份冷峻之感,“歸心壯”則凸顯出遊子的思鄕情懷。描繪九日和橙黃之景,色彩鮮明。最後以西風吹老鬢毛作結,有嵗月無常、人生易老之歎。整首詞意境深沉,情感真摯,既有歷史的縱深感,又有個人的哀愁與感慨,給人一種滄桑而又惆悵的感覺。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