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好風吹皺玉龍鱗。飛雪點吟身。南明古色供詩眼,纜扁舟、鷗鷺相親。邂逅希顏公子,留連訪戴山人。
環中天地一壺春。深鎖碧窗雲。步虛聲度迎仙引,小屏空、喚醒梅魂。且向花邊聽雨,不知鬆外敲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入松:詞牌名,原爲古琴曲,後用作詞牌。
- 玉龍鱗:比喻水面的波紋,形容風吹動水面形成的波紋如龍的鱗片。
- 飛雪:比喻飄落的雪花。
- 吟身:指詩人自己。
- 南明:指南方明亮的景色。
- 詩眼:指詩人的眼睛,也指詩人的觀察力和感受力。
- 纜扁舟:繫住小船。
- 鷗鷺:海鷗和鷺鳥,常用來象徵自由和隱逸。
- 邂逅:偶然遇見。
- 希顏公子:指有才華的年輕人。
- 訪戴山人:拜訪隱居山中的高人。
- 環中:指周圍的環境。
- 一壺春:比喻美好的時光或環境。
- 深鎖碧窗雲:形容窗戶緊閉,外面是雲霧繚繞。
- 步虛聲:指輕盈的腳步聲。
- 迎仙引:迎接仙人的樂曲。
- 小屏空:指屏風後面空無一人。
- 喚醒梅魂:喚醒沉睡的梅花,使其開放。
- 花邊聽雨:在花旁聽雨聲。
- 鬆外敲門:松樹外有人敲門。
翻譯
好風吹動水面,波紋如玉龍的鱗片,飛雪點綴着我的身影。南方的明亮景色滋養了我的詩意,我係住小船,與海鷗和鷺鳥爲伴。偶然遇見了有才華的年輕人,留下來拜訪隱居山中的高人。
周圍的環境如同一個春天的壺中世界,碧窗緊閉,外面雲霧繚繞。輕盈的腳步聲彷彿是迎接仙人的樂曲,屏風後空無一人,喚醒了沉睡的梅花。我將在花旁聆聽雨聲,不知松樹外有人敲門。
賞析
這首作品以風入松爲詞牌,描繪了一幅詩人隱逸山水的畫面。通過「好風吹皺玉龍鱗」和「飛雪點吟身」等意象,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妙與詩人的超然心境。詩中「纜扁舟、鷗鷺相親」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而「邂逅希顏公子,留連訪戴山人」則體現了詩人對才華與隱逸生活的珍視。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
張可久的其他作品
- 《 黑漆弩 》 —— [ 元 ] 張可久
- 《 風入松 · 三月三西郊即事 》 —— [ 元 ] 張可久
- 《 中呂 · 紅繡鞋(四首) 》 —— [ 元 ] 張可久
- 《 中呂 · 朝天子 · 閨情 》 —— [ 元 ] 張可久
- 《 木蘭花慢 · 得會稽友人書 》 —— [ 元 ] 張可久
- 《 中呂 · 喜春來 · 金華客舍 》 —— [ 元 ] 張可久
- 《 中呂 · 齊天樂帶紅衫兒 · 道情 》 —— [ 元 ] 張可久
- 《 人月圓 · 春晚次韻 》 —— [ 元 ] 張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