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弩

畫船來向高沙駐。便上躡探梅吟屨。對金山有玉娉婷,兩點愁峯眉聚。 倚西風目斷行雲,懶唱大江東去。借中郎爨尾冰弦,記老杜曾遊此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黑漆弩:一種曲牌名。
  • 高沙: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niè):踩,踏。
  • 探梅吟屨:指穿着適合探梅時行走的鞋子。
  • 金山:地名,可能指江蘇鎮江的金山。
  • 玉娉婷:形容女子姿態美好。
  • 兩點愁峯眉聚:形容女子眉頭緊鎖,顯得憂愁。
  • 目斷行雲:形容目光遠望,直至雲端,表示思緒遙遠。
  • 大江東去:指長江向東流去,常用來象徵歷史的流逝。
  • 中郎:指東漢文學家蔡邕,字伯喈,曾任中郎將。
  • 爨尾冰弦:爨(cuàn)尾,指琴尾;冰弦,指琴絃,形容琴音清脆。
  • 老杜:指唐代詩人杜甫。

翻譯

畫船停靠在高沙,我便踏上探梅的旅途。面對着金山,有一位姿態美好的女子,她的眉頭緊鎖,顯得憂愁。

倚着西風,我的目光遠望至雲端,懶得唱起那首象徵歷史流逝的《大江東去》。我借來了蔡邕的琴,彈奏着清脆的琴音,記起杜甫曾遊歷過這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畫船停泊、探梅之旅、金山上的憂愁女子以及借琴記古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歷史文化的追憶。詩中「兩點愁峯眉聚」一句,巧妙地以山峯比喻女子眉頭,形象生動。而「借中郎爨尾冰弦,記老杜曾遊此處」則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對歷史的緬懷,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情懷。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