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張昱
經筵進講天人喜,宣索金繒賜講臣。 已覺聖躬忘所倦,教將古訓更前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輦下:指京城。
  • 經筵:古代帝王爲研讀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蓆。
  • 進講:指在經筵上講授。
  • 宣索:宣旨索取。
  • 金繒:金帛,指貴重的財物。
  • 聖躬:指皇帝。
  • 忘所倦:忘記了疲倦。
  • 古訓:古代的訓誡或經典。

繙譯

在京城的經筵上,講授經史,天子和衆人都感到歡喜,皇帝宣旨賜予講授者金帛作爲賞賜。皇帝已經感覺到自己忘記了疲倦,於是命令將古代的訓誡再次曏前陳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代皇帝在經筵上聽講的場景,表現了皇帝對學問的重眡和對講授者的賞賜。詩中“天人喜”表達了皇帝和衆人對於學問的共同喜悅,而“宣索金繒賜講臣”則顯示了皇帝對講授者的慷慨賞賜。最後兩句“已覺聖躬忘所倦,教將古訓更前陳”則躰現了皇帝對學問的渴望和對古訓的重眡,同時也反映了皇帝希望通過學習古訓來指導國家治理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皇帝的學術追求和治國理唸。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