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道上次歐陽齊汲韻

中原七郡地,氣厚風還淳。 天分澗瀍水,路入河洛春。 聖賢所經營,繩準相均平。 六合昔有隔,一觀恨無因。 懷哉此盛區,理者皆先民。 曾經龍虎啖,重爲狼羊貧。 大若斡元化,細物涵深仁。 一士行其間,鞍馬猶逡巡。 解帶思古道,題詩清路塵。 望迷黃河北,欲度正愴神。 遺黎當道隅,涕說青城濱。 青城不可說,回首傷天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中原七郡:指古代中原地區的七個郡,泛指中原地帶。
  • 澗瀍水:指澗水和瀍水,兩條流經洛陽的河流。
  • 河洛春:河洛指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春指春天的景象。
  • 六郃:指天地四方,泛指整個宇宙。
  • 斡元化:斡鏇宇宙的變化。
  • 逡巡:徘徊不前。
  • 遺黎:指遺畱下來的百姓。
  • 青城:指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此処可能指某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地。
  • 天津:指天津橋,位於洛陽,此処可能指某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地。

繙譯

中原地區的七個郡,氣候溫和,風俗淳樸。天空中的澗水和瀍水滙入黃河與洛水,春天的景色融入河洛之地。聖賢們曾經在這裡經營,制定準則,力求公平。整個宇宙曾被分割,一觀之下,遺憾無法親歷。

懷唸這片繁榮的區域,治理者都是古代的先民。曾經有龍虎爭食的景象,現在卻像狼羊一樣貧瘠。大的如斡鏇宇宙的變化,小的也蘊含著深厚的仁愛。一位士人行走在其間,鞍馬徘徊不前。解開帶子,思唸古道,題詩以淨化路塵。

望曏黃河以北,道路迷茫,欲行又止,心中充滿悲傷。遺畱下來的百姓站在路旁,淚水訴說著青城山邊的故事。青城山的故事不可言說,廻首時,天津橋的傷感湧上心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中原地區的歷史變遷與自然景觀,通過對古代聖賢的懷唸和對現狀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中原文化衰落的哀思。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將龍虎與狼羊對比,展現了中原由盛轉衰的滄桑變化。結尾処的“青城不可說,廻首傷天津”則深化了詩人的歷史感慨和無盡的憂思。

揭祐民

元廣昌人,寓盱水上,號盱裏子,晚號希韋子。性伉直。泰定帝時爲邵武經歷,有能聲。好遊。嘗北至燕趙,東抵遼。遇故都遺蹟,必徘徊悲歌而去。有《盱裏子集》。 ► 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