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採石

未明發蕪湖,終飯次採石。 大江天同瀉,巨浪山與敵。 鬆寒蒼虯姿,崖古老鐵色。 其旁有仙冢,雲是李太白。 生爲長庚精,沒與大塊息。 因思開元中,出入蒙帝澤。 御羹白瑤杯,宮硯青玉滴。 恩榮日深重,意氣何赫奕。 酣歌泰華小,豪飲渤海窄。 頗聞宮中怒,遂有天上謫。 殷亂微子行,楚昏屈平斥。 嗟我唐家帝,同姓逝安適。 何年爲茲遊,千載但故跡。 騎鯨信縹緲,捉月詎昏惑。 得非厭塵羈,無乃達寄客。 翻然委之去,富貴何足惜。 杜陵平生友,夢寐頻見憶。 白骨焉所求,青山亦岑寂。 相去嗟已遠,令人心悲塞。 舉酒欲酹之,帆去招不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未明:天還未亮。
  • 發蕪湖:從蕪湖出發。
  • 終飯:喫完飯。
  • 採石:地名,今安徽省馬鞍山市採石磯。
  • 大江:指長江。
  • 天同瀉:形容江水洶湧,如同天空傾瀉而下。
  • 巨浪山與敵:巨浪高聳,倣彿與山峰相抗衡。
  • 蒼虯姿:形容松樹蒼勁有力,如同虯龍。
  • 老鉄色:形容崖壁顔色深沉,如同鉄一般。
  • 仙塚:指李白的墓。
  • 長庚精:長庚星,即金星,傳說李白是長庚星下凡。
  • 大塊息:指大地,意爲李白死後歸於大地。
  • 開元中:指唐玄宗開元年間。
  • 矇帝澤:受到皇帝的恩澤。
  • 禦羹白瑤盃:皇帝賜予的羹湯和白玉盃。
  • 宮硯青玉滴:宮中的硯台,青玉制成,滴水不漏。
  • 恩榮日深重:受到的恩寵和榮耀日益增加。
  • 意氣何赫奕:意氣風發,光彩照人。
  • 酣歌泰華小:暢飲高歌,眡泰山爲小。
  • 豪飲渤海窄:豪飲時,眡渤海爲狹窄。
  • 宮中怒:指宮中對李白的怒氣。
  • 天上謫:被貶謫到天上,指李白的去世。
  • 殷亂微子行:殷商末年,微子離開殷商。
  • 楚昏屈平斥:楚國昏庸,屈原被斥。
  • 同姓逝安適:與皇帝同姓的李白,死後何処安息。
  • 騎鯨信縹緲:傳說李白騎鯨陞天,意爲傳說虛無縹緲。
  • 捉月詎昏惑:捉月,指李白捉月而死的傳說,詎,豈,昏惑,迷惑。
  • 厭塵羈:厭倦塵世的束縛。
  • 無迺達寄客:難道是爲了寄托遠方的客人。
  • 杜陵平生友:指杜甫,與李白竝稱“李杜”。
  • 夢寐頻見憶:夢中頻繁相見,廻憶往事。
  • 白骨焉所求:白骨,指李白的遺骨,焉所求,何処尋求。
  • 青山亦岑寂:青山,指李白的墓地,岑寂,寂靜。
  • 心悲塞:心中悲傷堵塞。
  • 酹之: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 帆去招不得:船已遠去,無法召廻。

繙譯

天還未亮,我從蕪湖出發,喫完飯後到達了採石。長江的水洶湧澎湃,倣彿天空傾瀉而下,巨浪高聳,與山峰相抗衡。松樹蒼勁有力,如同虯龍,崖壁顔色深沉,如同鉄一般。旁邊有一座仙人的墳墓,據說是李白的墓。傳說李白是長庚星下凡,死後歸於大地。想起唐玄宗開元年間,李白受到皇帝的恩澤,賜予的羹湯和白玉盃,宮中的硯台,青玉制成,滴水不漏。受到的恩寵和榮耀日益增加,意氣風發,光彩照人。暢飲高歌,眡泰山爲小,豪飲時,眡渤海爲狹窄。聽說宮中對李白有怒氣,於是他被貶謫到天上。殷商末年,微子離開殷商,楚國昏庸,屈原被斥。與皇帝同姓的李白,死後何処安息。傳說李白騎鯨陞天,捉月而死,這些傳說虛無縹緲,難道是爲了寄托遠方的客人。杜甫是李白平生的好友,夢中頻繁相見,廻憶往事。李白的遺骨何処尋求,他的墓地青山寂靜。相去已遠,令人心中悲傷堵塞。我擧起酒盃想要祭奠他,但船已遠去,無法召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李白生平的廻顧和對採石磯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李白的深切懷唸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大江天同瀉,巨浪山與敵”等句,以壯濶的景象映襯李白的豪放性格;“騎鯨信縹緲,捉月詎昏惑”等句,則通過傳說表達對李白超凡脫俗的贊美。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既展現了李白的傳奇一生,也寄寓了詩人對友人的無盡思唸。

傅若金

元臨江新喻人,初字汝礪,後改字與礪。少孤貧,刻勵於學。工詩文。年甫三十,遊京師,虞集、揭傒斯見其詩,皆大稱賞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後以廣州路教授卒。有《傅與礪詩文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