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觀漲

· 許衡
雨水添新漲,陂湖沒舊痕。 人迷堤口路,船上樹頭村。 歲事知前誤,秋耕未可論。 誰憐徭役外,天亦吝深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ǎng):水位上升。
  • 陂湖(bēi hú):池塘或湖泊。
  • 歲事:一年的農事。
  • 秋耕:秋季的耕作。
  • 徭役:古代的勞役制度。
  • :吝嗇,不願給予。

翻譯

雨水帶來了新的水位上升,池塘和湖泊淹沒了舊時的痕跡。人們迷失在堤岸的路口,船隻停靠在樹梢上的村莊。一年的農事已知前期的失誤,秋季的耕作尚未可知。有誰憐憫在徭役之外,連天也吝嗇其深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水帶來的水位上漲,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景象和人們的憂慮。詩中,「人迷堤口路,船上樹頭村」生動地表現了水位上漲後的混亂景象,而「歲事知前誤,秋耕未可論」則透露出對農事影響的擔憂。最後兩句「誰憐徭役外,天亦吝深恩」則表達了詩人對天時不濟、民生艱難的感慨,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深切關懷。

許衡

許衡

元懷孟河內人,字仲平,號魯齋。性嗜學。從姚樞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蘇門,與樞及竇默相講習,以行道爲己任。憲宗四年,忽必烈召爲京兆提學,及即位,授國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議事中書省,乃上疏言事。謂“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能長久”,並指出欲使“累朝勳舊改從亡國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陳,然其言多祕,世罕得聞。又定朝儀、官制。拜中書左丞,劾阿合馬專權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選蒙古子弟教之。又領太史院事,與郭守敬修《授時歷》成。以疾歸。卒諡文正。有《讀易私言》、《魯齋遺書》。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