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索莫對孤燈,陰雲積幾層。
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徵。
心被通人見,文叨大匠稱。
悲秋秦塞草,懷古漢家陵。
城靜高崖樹,漏多幽沼冰。
過聲沙島鷺,絕行石庵僧。
豈謂舊廬在,誰言歸未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索莫:寂寞無趣的樣子。
- 孤燈:孤單的燈火。
- 自嗟憐:自我嘆息,憐憫自己。
- 十上:多次嘗試。
- 三徵:三次徵召,指多次被召見。
- 通人:博學多識的人。
- 大匠:技藝高超的工匠,這裏指文學上的大家。
- 秦塞:秦地的邊塞。
- 漢家陵:漢朝皇帝的陵墓。
- 漏:古代的計時器,這裏指時間。
- 幽沼:深邃的池塘。
- 絕行:斷絕行走,指隱居。
- 石庵:石制的簡陋住所。
- 舊廬:舊時的住所。
翻譯
寂寞地對着孤燈,陰雲重重疊疊。 自我嘆息,憐憫自己多次嘗試,卻無人願意等待三次徵召。 內心的苦楚被博學之人看見,文章得到文學大家的稱讚。 悲嘆秋天的秦地邊草,懷念古時的漢家陵墓。 城池靜謐,高崖上的樹影婆娑,時間流逝,深池中的冰已凝結。 沙島上的鷺鳥飛過,石庵中的僧人斷絕了行走。 難道舊時的住所還在,誰說我沒有歸來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孤獨、憂鬱的夜晚,詩人通過對孤燈、陰雲、秋草、古陵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和對過去的懷念。詩中「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徵」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機遇的渴望。末句「豈謂舊廬在,誰言歸未曾」則透露出詩人對歸鄉的渴望與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賈島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