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春:仲春,農曆二月。
- 淨境:清幽純淨的環境。
- 浮生:指人生,因人生短暫、飄忽不定如浮萍而得名。
- 還丹:道家的丹藥,認爲服之可以返老還童。
- 至理:最根本的道理。
- 雨餘:雨後。「餘」同「餘」(yú)。
-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常夜啼,聲音悽切。
- 攀折:指追求功名利祿等外在的東西。
- 巖桂:即木犀,桂花的一種,生長在山中岩石間。
翻譯
在這仲春時節清幽純淨的山林中,沒有人和我一起攜手同遊。我閒適地躺着還未起身,此時日光已經偏斜低落。
虛幻短暫的人生啊,不要指望靠丹藥來延續;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應該用最根本的道理去平等對待、看得通透。
明月灑下清輝照着花叢,彷彿進入蝴蝶翩翩飛舞的夢境;雨後山林一片翠綠,傳來杜鵑鳥聲聲啼叫。
又何必去向外追求那些功名利祿呢?你看那巖桂的枝條,在輕拂着山間的石梯,安安靜靜,自在美好 。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清幽淡雅、閒適自在的意境。開篇點明身處淨境卻無人相伴的孤獨,但這孤獨並非消極,而是爲全詩的寧靜基調作鋪墊。詩人閒眠未起,日光低斜的場景,描繪出生活的閒適愜意。
頷聯從人生哲理的層面展開,否定靠丹藥延續生命這種不切實際的做法,主張以至理看待萬事,體現出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超脫豁達的心境。
頸聯是典型的寫景佳句,「花在月明蝴蝶夢,雨餘山綠杜鵑啼」,以明月下的花、蝴蝶夢,雨後的青山、杜鵑啼鳴,構成一幅有聲有色、充滿詩意的畫面,營造出空靈、靜謐又略帶迷離的氛圍,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生機。
尾聯借巖桂枝條拂石梯的景象,傳達出迴歸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呼籲人們放下對外在功名利祿的追求,安於自然的美好與寧靜,表現出詩人對安閒自在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真諦的體悟,整首詩詩味醇厚,富含哲理,讀來清幽平和又引人深思。

齊己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詩句多出人意表。衆僧奇之,勸令落髮爲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爲僧正。後終於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