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請裴令公開春加宴

高名大位能兼有,恣意遨遊是特恩。 二室煙霞成步障,三川風物是家園。 晨窺苑樹韶光動,晚度河橋春思繁。 弦管常調客常滿,但逢花處即開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恣意(zì yì):任意,隨意。
  • 遨遊(áo yóu):漫遊,遊歷。
  • 特恩:特別的恩寵。
  • 二室:指兩間屋子。
  • 煙霞:煙霧和雲霞,常用來形容景色美麗。
  • 步障:用來遮擋風塵或視線的布幕。
  • 三川:泛指河流,這裏可能指具體的三條河流。
  • 風物:風景和物產。
  • 韶光(sháo guāng):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 春思:春天的思緒,常帶有浪漫和愉悅的情感。
  • 弦管:絃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
  • 常調:經常演奏。
  • 開樽:打開酒器,指飲酒。

翻譯

擁有高名與大位,能夠恣意遨遊是特別的恩寵。 兩間屋子被煙霞般的景色環繞,如同步障,三川的風景和物產就是我的家園。 清晨窺視園中的樹木,韶光閃動,傍晚渡過河橋,春思繁多。 弦管樂器常奏,客人常滿,只要遇到花開的地方,就開樽暢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禹錫對友人裴令公春日宴請的迴應,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友人相聚的喜悅。詩中「高名大位能兼有,恣意遨遊是特恩」展現了詩人對友人地位與自由生活的羨慕。後文通過對「二室煙霞」和「三川風物」的描繪,以及「晨窺苑樹」和「晚度河橋」的細膩刻畫,傳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結尾的「弦管常調客常滿,但逢花處即開樽」則生動地表現了宴會的歡樂氣氛和詩人的豪放情懷。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詩人的風采。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