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忤(wǔ):違逆,不順從。
- 昭皇:指當時的皇帝。
- 撲落:指被貶謫或流放。
- 諫臣:直言進諫的臣子。
- 屈辱:受到侮辱或不公正對待。
- 天道:天理,自然的法則。
- 惡(wù):憎恨,不喜歡。
- 賣卜:以占卜爲生。
- 三蜀:指四川地區。
- 馳名:名聲遠揚。
- 脩史者:編寫歷史的史官。
- 頹綱:衰敗的政治綱紀。
翻譯
曾經上書違逆了皇帝,被貶到西南邊陲,實在令人悲傷。 難道要讓直言進諫的臣子永遠受到屈辱嗎?我甚至懷疑天理憎恨忠良。 生前在四川以占卜爲生,死後名聲卻傳遍了整個大唐。 誰是後來編寫歷史的史官,說你拼死維護正直的政治綱紀。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張道古的哀悼和對當時政治黑暗的批判。詩中,「曾陳章疏忤昭皇」一句,直接點出了張道古因直言進諫而得罪皇帝的遭遇,「撲落西南事可傷」則進一步以「撲落」形容其被貶的慘狀,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後兩句「豈使諫臣終屈辱,直疑天道惡忠良」,詩人質疑天道不公,對忠良之士的遭遇表示憤慨。最後兩句則讚揚了張道古雖生前不得志,但死後名聲遠揚,其精神永存,對後來的史官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公正地記錄歷史,維護正義。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忠良之士的敬仰和對不公現象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