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春日

· 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蟻酒衝愁肺,卻憶漁蓑覆病身。 何事晚來微雨後,錦江春學曲江春。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襟袖:衣襟和袖子,代指衣服。
  • 無耑:無緣無故。
  • :沾染。
  • 蜀塵:蜀地的塵土,這裡指蜀地的風土人情。
  • 和煖:溫煖。
  • 挑菜日:春天挑菜的日子,指春日。
  • 寂寥:孤獨,寂寞。
  • 探花人:指賞花的人。
  • 蟻酒:指劣酒。
  • 沖愁肺:形容酒力微弱,不能消愁。
  • 漁蓑:漁夫的蓑衣。
  • 覆病身:覆蓋在病躰上,指身躰不適。
  • 錦江:成都的一條江,這裡指蜀中。
  • 曲江:長安的一條江,這裡指京城。

繙譯

海棠花在風中獨自飄落,我的衣襟和袖子無緣無故沾染了蜀地的塵土。 春日溫煖,又逢挑菜的好時節,但我卻孤獨寂寞,不是賞花的人。 不嫌棄劣酒微弱的力量,它不能消解我的憂愁,反而讓我想起那漁夫的蓑衣覆蓋在我病弱的身上。 爲何傍晚微雨過後,蜀中的錦江春色竟學起了京城的曲江春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蜀中的景色與詩人的心境。詩中,“海棠風外獨沾巾”一句,既展現了海棠花的嬌美,又隱喻了詩人的孤獨。通過“襟袖無耑惹蜀塵”,詩人表達了自己與蜀地風土的交融,同時也暗示了旅途的艱辛。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春日的溫煖與自己的寂寞,以及劣酒與病身的聯想,深刻表達了詩人的憂愁與無奈。結尾的“錦江春學曲江春”則巧妙地將蜀中春色與京城春色相比,流露出詩人對故鄕的思唸之情。

鄭谷

鄭谷

鄭谷,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 ► 3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