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子規:即杜鵑,一種鳥類,常在春末夏初時啼叫,聲音悽切。
- 百舌:鳥名,以其善鳴而得名。
- 切:此處指聲音清晰、響亮。
翻譯
當杜鵑啼叫結束後,百舌鳥開始鳴唱,我躺在東窗下,聽着這無數的鳥聲。山中空曠,人聲靜寂,鳥鳴聲顯得更加清晰響亮,月亮已落下,杏花仍在盛開,天還未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山中春曉的寧靜與生機。通過子規和百舌的交替鳴叫,詩人捕捉到了春天的聲音,展現了自然的和諧與活力。詩中的「山空人靜響更切」一句,巧妙地利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鳥鳴在靜謐環境中的清晰與響亮,增強了聽覺的感染力。而「月落杏花天未明」則進一步以視覺形象襯托了春夜的幽深與美麗,使讀者彷彿置身於那寧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山中春曉之中。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
高啓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翽舟不至感述三首 》 —— [ 明 ] 於鑑之
- 《 九日 》 —— [ 宋 ] 楊冠卿
- 《 禁中春鬆 》 —— [ 唐 ] 周存
- 《 法曲獻仙音 · 探梅超山,吊吳倉頡墓。適方寒雨,景物蕭寥,感往傷今,因成此解。時新曆二十三年二月中也 》 —— [ 清 ] 葉恭綽
- 《 荊州之川曰江曰漢曰沱曰潛曰三澨其澤曰云夢漢志謂三澨在江夏竟陵竟陵即今之景陵復州是也春秋傳楚子與鄭伯田 》 —— [ 宋 ] 鄭剛中
- 《 春仲遊南園至廣雅書局訪繆筱珊太史兼以送別,口占二首 》 —— [ 清 ] 金應澍
- 《 和仁仲春日十絕 》 —— [ 宋 ] 胡寅
- 《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仲春釋奠 》 —— [ 宋 ] 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