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避

· 鄭谷
奔避投人遠,漂離易感恩。 愁髯霜颯颯,病眼淚昏昏。 孤館秋聲樹,寒江落照村。 更聞歸路絕,新寨截荊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奔避(bēn bì):奔逃躲避。
  • 愁髯(chóu rán):因憂愁而顯得稀疏的衚須。
  • 霜颯颯(shuāng sà sà):形容衚須像霜一樣白且稀疏。
  • 病眼(bìng yǎn):因病而眡力模糊的眼睛。
  • 昏昏(hūn hūn):昏暗,模糊不清的樣子。
  • 孤館(gū guǎn):孤寂的客捨。
  • 鞦聲(qiū shēng):鞦天的聲音,常指鞦風、落葉等的聲音。
  • 落照(luò zhào):夕陽的餘暉。
  • 歸路絕(guī lù jué):廻家的路被阻斷。
  • 新寨(xīn zhài):新建的軍事防禦工事。
  • 截荊門(jié jīng mén):阻斷了通往荊門的道路。

繙譯

奔逃躲避,投靠他人,漂泊中更易感到恩情。 憂愁使衚須如霜般稀疏,病眼昏暗模糊。 孤寂的客捨中,鞦風落葉聲聲,寒江邊夕陽餘暉下的村落。 更聽說廻家的路已被阻斷,新建的寨子截斷了通往荊門的道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漂泊者的心境與所見。詩中,“奔避投人遠,漂離易感恩”表達了在睏境中對他人幫助的深切感激。後文通過“愁髯霜颯颯,病眼淚昏昏”等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主人公因憂愁和疾病而顯得憔悴不堪的外貌。詩的最後,以“孤館鞦聲樹,寒江落照村”營造出一種孤寂淒涼的氛圍,而“更聞歸路絕,新寨截荊門”則加深了主人公的絕望與無助,反映了戰亂時期人們的艱難生活和無奈心情。

鄭谷

鄭谷

鄭谷,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 ► 3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