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秋寺居寫懷詩五首上南平王

· 齊己
石龕閒鎖舊居峯,何事膺門歲月重。 五七詩中叨見遇,三千客外許疏慵。 迎涼蟋蟀喧閒思,積雨莓苔沒屐蹤。 會待英雄啓金口,卻教擔錫入雲鬆。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龕(shí kān):石制的小閣,用於供奉佛像或神像。
  • 膺門:指擔任官職。
  • 五七詩:指七言律詩,每首詩有五十六個字。
  • :謙詞,表示受到不應有的待遇或榮譽。
  • 三千客:比喻衆多的門客或追隨者。
  • 疏慵:懶散,不勤於事務。
  • 蟋蟀:一種昆蟲,常在夏夜鳴叫。
  • 莓苔:苔蘚植物的一種,常生長在潮溼的地方。
  • 屐蹤:木屐的痕跡,這裏指人的足跡。
  • 擔錫:指僧人攜帶的錫杖,象徵修行。
  • 雲鬆:高聳入雲的松樹,常用來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境界。

翻譯

石龕靜靜地鎖着舊時的山峯,爲何我還要在官場中度過漫長的歲月。 在五七詩中偶然得到賞識,在衆多門客之外,我被允許保持懶散。 涼爽的夜晚,蟋蟀的鳴叫擾亂了我的閒思,連綿的雨水讓莓苔覆蓋了我的足跡。 期待着英雄開口說話,那時我將帶着錫杖,走進那高聳入雲的松林。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齊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生涯的厭倦。詩中,「石龕閒鎖舊居峯」描繪了一個靜謐的隱居環境,與「膺門歲月重」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疲憊和對自然寧靜的渴望。通過「五七詩中叨見遇」和「三千客外許疏慵」,詩人表達了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在人羣中的超然態度。後兩句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超脫的境界。

齊己

齊己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詩句多出人意表。衆僧奇之,勸令落髮爲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爲僧正。後終於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