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秋寺居寫懷詩五首上南平王

· 齊己
漢江西岸蜀江東,六稔安禪教化中。 託跡幸將王粲別,歸心寧與子山同。 尊罍豈識曹參酒,賓客還親宋玉風。 又見去年三五夕,一輪寒魄破煙空。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州:古地名,今湖北省江陵縣。
  • 新秋:初秋。
  • 寺居:寺廟中的居所。
  • 漢江:長江的支流,流經湖北。
  • 蜀江:即長江,因流經古蜀地而得名。
  • 六稔:六年。稔(rěn),古代穀物一年一熟,故稱一年爲一稔。
  • 安禪:指靜坐冥想,禪修。
  • 教化:教育感化。
  • 託跡:寄託行蹤,指隱居。
  •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曾隱居。
  • 歸心:歸隱之心。
  • 子山:指隱士。
  • 尊罍:古代盛酒的器具。
  • 曹參:西漢初年名將,以飲酒聞名。
  • 宋玉風:指宋玉的文風,宋玉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學家。
  • 三五夕:指農曆每月十五的夜晚。
  • 寒魄:指月亮。
  • 破煙空:穿透煙霧,形容月亮明亮。

翻譯

漢江在西,蜀江在東,我在寺廟中靜修已滿六年。 我的隱居生活與王粲不同,歸隱的心願卻與子山相同。 我並不像曹參那樣飲酒,但賓客們卻欣賞我如宋玉般的文風。 又到了去年的那個十五夜晚,一輪明亮的月亮穿透了煙霧瀰漫的天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荊州寺廟中的隱居生活,通過對漢江、蜀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所在的地理位置。詩中「六稔安禪教化中」表明了詩人已經在此靜修六年,體現了其對禪修的執着與堅持。後文通過對王粲、子山、曹參、宋玉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態度和對文學的追求。最後一句以月亮的形象作結,不僅描繪了美麗的夜景,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清明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

齊己

齊己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詩句多出人意表。衆僧奇之,勸令落髮爲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爲僧正。後終於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