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望衡山:劉禹錫眺望衡山,衡山位於湖南南部,是中國五嶽之一。
- 東南倚蓋卑:衡山像一頂大傘,坐落在東南方向,顯得低矮而壯觀。
- 維嶽資柱石:衡山是大地的重要支撐,猶如一根柱子。
- 祝融:古代神話中的火神,此指衡山南面的祝融峯。
- 朱鳥:古代星宿名,象徵南方,此處指衡山之高。
- 青冥:天空,深藍色的無邊無際。
- 結精氣:凝聚天地靈氣。
- 磅礴:形容氣勢宏大。
- 宣地脈:傳達地下的生機活力。
- 膚寸陰:極小的時間單位,比喻微小的付出。
- 彌天澤:滋潤萬物的大雨。
翻譯
衡山坐落在東南方,如同一頂大傘般低矮而穩固,它是大地的支柱,前方是火神祝融的居所,山峯直插雲霄,彷彿觸碰到了南方朱鳥的翅膀。天空與山峯交匯,匯聚了天地間的精華氣息,山勢雄渾,彷彿在傳達着大地的生命力。聽說哪怕是最微小的努力,也能帶來滋潤萬物的豐沛雨水。
賞析
劉禹錫的《望衡山》描繪了一幅壯麗的自然畫卷,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神話傳說,展現了衡山的崇高地位和神祕力量。詩中不僅讚美了衡山的自然景觀,也寓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理,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敬畏與熱愛的情感。同時,"膚寸陰,能致彌天澤"表達了即使微小的付出也能帶來大的回報的主題,富有深意。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