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朝氣銳:早晨的士氣、精神飽滿振作。銳,旺盛。
- 宿鳥:指夜晚歇宿的鳥。(sù niǎo)
- 縵山:平緩的山。縵(màn)。
翻譯
清晨,馬蹄踏在帶着霜花的塵土上,明亮的月光灑在江頭的道路。出行的人在早晨精神飽滿、士氣高昂,夜間歇宿的鳥兒與行人相互告別飛離。流淌的河水阻隔了遠方的村莊,平緩的山上有許多紅樹映入眼簾。在這悠遠廣闊的關塞之內,來來往往的人們都沒有悠閒漫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途中早發時的所見所感。開篇營造出一種清冷寂靜的氛圍,「馬踏塵上霜,月明江頭路」,霜和明月勾勒出一幅寧靜且帶着一絲寒意的旅途畫面,奠定了全詩的基調。 「行人朝氣銳,宿鳥相辭去」 通過行人的精神抖擻與宿鳥離去的對比與關聯,生動展現出清晨的生機與人們踏上行程的狀態。中間「流水隔遠村,縵山多紅樹」兩句,則是一幅靜態的山水畫卷,流水、遠村、縵山、紅樹相互映襯,動靜結合,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享受。結尾「悠悠關塞內,往來無閒步」頗具深意,表達在廣闊的天地間,人們都在各自忙碌奔波,爲生活、爲理想不停歇 ,讓詩歌有了一種對生活的感慨與思考,豐富了詩的內涵。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流暢,將旅途早行之景與生活的感悟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劉禹錫的其他作品
- 《 和郴州楊侍郎玩郡齋紫薇花十四韻 》 —— [ 唐 ] 劉禹錫
- 《 洛中寺北樓見賀監草書題詩 》 —— [ 唐 ] 劉禹錫
- 《 酬令狐相公秋懷見寄 》 —— [ 唐 ] 劉禹錫
- 《 荊門道懷古 》 —— [ 唐 ] 劉禹錫
- 《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其十四 》 —— [ 唐 ] 劉禹錫
- 《 初夏曲三首 》 —— [ 唐 ] 劉禹錫
- 《 和楊師皋給事傷小姬英英 》 —— [ 唐 ] 劉禹錫
- 《 別友人後得書因以詩贈 》 —— [ 唐 ] 劉禹錫